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首批省级儿童和妇产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我市
日前,首批省级儿童和妇产区域医疗中心名单正式公布,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置辽宁省妇产区域医疗中心,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设置辽宁省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分别设置辽宁省儿童和妇产区域医疗中心,标志着我市儿童和妇产专业在医疗技术、学科建设、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委抓紧布局建设高水平医院。在市属医院中准确定位“大综合、强专科”和“大专科、小综合”办院方向,推动差异化发展。多层次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实施医学重点专科“登峰计划”。开展一院多区建设,整合全市妇女、儿童优质医疗资源,组建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区域规划布局建设多院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普院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湾院区、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体育新城院区相继开诊,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区域医疗中心将发挥区域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内儿童和妇产专业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服务水平,促进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为我市及辽南地区儿童和妇女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此外,2024年,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确定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为辽宁省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大医一院妇产科作为辽宁省重点专科、大连市孕产妇抢救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卵巢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单位、大连市医疗软实力建设妇科肿瘤基地、大连市医学重点专科“登峰计划”高峰建设项目、一级重点学科、大连医科大学妇产科学博士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国家临床药品试验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临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设有多个亚专科及特色专科门诊,专病专治的规范化诊治模式成熟平稳运行。在辽南地区率先开展了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等前沿手术和治疗方案、恶性肿瘤浸润周围器官的多器官切除复杂术式,应用多臂机器人腹腔镜系统在辽南率先开展了经脐单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大医二院儿科依托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多学科协作平台、疑难重症救治中心等平台,在儿童疑难急危重症、新生儿疾病、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肾脏及风湿免疫性疾病、儿童内分泌及生长发育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专业。近年来,医院儿童血液肿瘤诊疗中心率先开展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救治了大量难治复发白血病、骨髓衰竭性疾病、先天遗传及免疫缺陷病等患儿,技术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新生儿科作为省级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开展包括高频呼吸支持技术、NO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亚低温神经保护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技术,救治水平不断提高。此外,儿童急危重症、呼吸、肾脏及内分泌等疾病方向亦有多项领先技术应用于临床,服务大量辽南地区患儿。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儿科和妇产科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作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亚专业最全、医防融合紧密、中医渗透率最高的妇儿专科医院,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成绩位居专科医院类前列,改革经验获国家认可。近年来,实现多项技术突破:成功开展“三代试管技术”、东北首例卵巢组织冻存移植、东北首例生物可吸收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手术;引进CAR-T、ECMO、4D超声造影、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领先技术设备;设立王琦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提升中医服务。作为大连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龙头单位,牵头新生儿筛查、宫颈癌防治等项目。组建覆盖44家单位的妇儿保健专科联盟。全国首创“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融合实践基地”,联动16家单位,惠及500多名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经验登上世卫大会。
立足区域医疗中心定位,各医院将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提升医疗质量,持续强化疑难重症诊疗能力,深化医工交叉,推动成果转化,完善分级诊疗网络,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小病不出市、大病不出省”目标,以更高水平的诊疗技术、更具温度的医疗服务、更富创新的探索精神为我市及辽南地区妇幼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来源于: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官网)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文字、字体、视频等来自互联网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