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如何应对中国家居产业版图的重构?


        中国家居产业版图的重构,是多重时代浪潮与行业变革交织的结果。

        时代背景的驱动:经济转型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房地产进入周期性的深度调整,消费需求从功能满足转向「品质 + 体验 + 个性化」;技术革命重塑产业逻辑。智能家居技术加速渗透,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1 万亿元,智能家电、安防系统等细分领域增速显著;加之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革命。

        行业背景的驱动:现在竞争格局与产业生态的已要求全面重构,突出表现在:房地产关联效应的去依附化,家居行业正从「地产附庸」转向「独立价值创造」。市场竞争从「内卷」到「生态重构」;行业集中度低与同质化竞争加剧,推动企业从价格战转向生态竞争。供应链与生产范式的深度变革。全球供应链波动与原材料成本压力,迫使企业优化产能布局。政策与资本的双向赋能。国家层面通过「以旧换新」补贴(2025 年中央财政预计投入 3000 亿元)、绿色金融支持等政策引导产业升级。

        总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生活方式」,家居产业正从「功能供给」向「价值创造」跃迁。中国家居产业版图的正在加速重构。作为产业的主导方及从业者如何应对目前的家居业版图的重构呢?

        一、认知革命:打破路径依赖,重构产业价值坐标系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平权,让东莞的教训与南康的经验得以同步传播,彻底击碎了“家居=低端制造”的固有认知。这种认知的颠覆,并非偶然的思想解放,而是产业发展规律的必然——当技术迭代速度超过传统经验的积累速度,当市场需求从“有无”转向“优劣”,旧有的产业认知体系必然崩塌。

        东莞“腾笼换鸟”的溃败堪称典型案例。2010年代,东莞试图通过行政指令清退家具、纺织等所谓“低端产业”,规划引入高新技术产业。但由于缺乏对家居产业链的系统诊断,既未保留核心制造环节的升级空间,也未构建高端产业所需的配套生态,最终导致“旧鸟散尽,新鸟无巢”的困境:原有家具企业流失超60%,而新引进的项目因供应链断裂、人才短缺等问题存活率不足30%。当地一位家具企业主回忆:“当时环保政策要求关停喷漆车间,政府既没有提供水性漆替代工艺的技术指导,也没有规划集中喷涂中心,我们只能选择外迁。”

        与东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康的逆袭。这个传统农业县通过与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共建产业研究院,300余位专家完成了精准的“产业手术”:锁定实木家具细分赛道避开同质化红海,依托国家级木材交易中心将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23%,构建家具产业智联网实现500余家中小企业的协同生产。在京九铁路、赣州国际陆港等交通网络支撑下,南康的木材采购半径扩展至俄罗斯、南美等地,产品辐射全国30余个省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理阻隔被彻底打破。2023年,南康家居产业产值突破2300亿元,从“木匠之乡”蜕变为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生产基地,印证了认知升级对后发地区的变革力量。

        佛山陶瓷的“无中生有”更具启示性。佛山本地并无优质陶土资源,却通过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引进意大利SACMI集团的全自动生产线,使瓷砖吸水率控制在0.1%以下;联合清华大学攻克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技术,产品溢价达普通瓷砖的5倍;建立国家级检测中心主导制定38项行业标准,掌握市场话语权。互联网带来的技术信息流动,让佛山得以站在全球产业肩膀上创新——通过米兰设计周捕捉前沿趋势,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对接全球采购商,最终形成年产值超2000亿元的陶瓷产业集群,成为世界级“瓷都”。这印证了一个真理:在信息与交通革命的加持下,产业崛起不再依赖固有资源禀赋,而取决于对产业本质的认知深度。

        从产业创新的多样性角度看,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的探索提供了一种值得探讨的思路。该区坐拥“郧阳人”头骨与恐龙蛋化石群两大世界级生命遗产,与十堰市“武当山(长生之山)、丹江水(生命之水)、汽车城(科技之城)”的“山水城”定位形成天然呼应。基于此,有观点提出可立足“生命郧阳”品牌,探索“智能家居+适老+医养+旅居家居”的融合发展路径——例如将“郧阳人”的生命起源文化、武当山的养生哲学融入适老化家居设计,利用丹江水的生态IP开发绿色智能产品。这种将地域文化基因与产业趋势结合的构想,若能辅以专业智库的系统规划,或许能为后发地区提供差异化竞争的新视角。

        二、战略重构:专业智囊导航,穿越产业变革迷雾

        交通网络的完善使产业要素流动加速——高铁网络让人才跨省通勤成为可能,中欧班列使家居产品出口欧洲的时效从45天缩短至18天;互联网的普及让市场变化更为透明——直播电商实时反馈消费偏好,工业互联网实现供应链全链路可视。但这种“平权”也加剧了竞争的残酷性:一个细分赛道的技术突破,可能在三个月内引发全国性的产能扩张;一个消费趋势的出现,可能瞬间吸引数十家企业涌入。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家居生态混战、适老经济爆发、科技巨头跨界入局三大趋势撕裂传统产业边界,专业智囊成为区域产业战略的“导航系统”。

         智能家居的生态战争已进入深水区。华为鸿蒙智联接入设备超2亿台,小米IoT平台连接设备突破5亿,科技巨头的入场绝非简单的产品叠加,而是以AIoT技术重构产业逻辑。某中部省份通过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对接华为生态,6个月内推动120家本土企业完成智能协议适配:传统灯具企业加装蓝牙Mesh模块实现远程控制,床垫厂商集成压力传感器接入健康管理平台。这种专业机构介导的生态对接,不仅避免了企业盲目开发自有系统造成的30%资源浪费,更借助华为的全国物流网络,使地方产品快速进入1.2万家体验店。该省智能家居产业产值一年内增长78%,印证了生态协同的价值。

        适老化市场的爆发更凸显专业协同价值。民政部预测203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4万亿元,但标准缺失曾制约发展:某企业开发的适老浴缸因未考虑轮椅进出尺寸滞销,另一品牌的智能呼叫系统因误报率过高被养老院弃用。上海通过“家居企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的协同模式,制定适老卫浴安全标准:浴缸内侧坡度不超过15度,扶手直径需在3.5-4.5厘米之间,紧急呼叫响应时间≤10秒。标准实施后,当地适老产品退货率下降62%,溢价空间突破300%。广东某企业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智能卫浴系统,集成毫米波雷达跌倒监测与心率传感功能,借助互联网医院实现远程健康管理,产品毛利率达58%,远超传统卫浴25%的行业均值。这证明,适老化不是简单改造,而是医疗与家居场景的深度重构,而专业机构正是场景融合的关键纽带。

        从区域战略的多元可能性来看,郧阳区的构想提供了一种差异化思路。基于武当山“长生文化”与丹江水“生命之源”的IP资源,有探讨提出可构建“四位一体”的产业体系:在智能家居领域开发融入道教养生理念的智能床垫,通过监测睡眠数据提供食疗建议;在适老板块结合丹江水疗原理设计康复卫浴系统;在医养结合方面与本地三甲医院合作开发远程诊疗家具;在旅居家居领域推出适配武当山民宿的模块化智能家具。若要将这种构想落地,还需联合专业机构编制产业白皮书,明确技术路线图与招商图谱,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科技巨头的降维打击则催生专业预警机制。2022年小米生态链计划扩张100家家居企业,浙江依托智库建立的产业风险监测系统迅速预警:传统沙发企业若单纯贴牌代工,利润率将被压缩至5%以下。智库随即引导企业聚焦智能睡眠赛道,联合浙江大学开发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算法,将普通床垫升级为健康监测终端。借助小米的全国物流网络,该产品3个月内覆盖200个城市,实现溢价3倍以上,既规避了恶性竞争,又实现了生态借力。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会长指出:“当今产业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的较量,而是生态系统的比拼,专业机构手握解码生态的密码。”

三、生态重塑:构建智慧雨林,激活产业共生价值

        信息与交通革命消除了地理壁垒,使产业生态的构建不再受限于区域边界。南康的木材可以来自俄罗斯,佛山的瓷砖可以销往巴西,深圳的设计可以服务全国——这种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要求产业生态从“地方集群”升级为“全球网络”。政府、企业与专业机构形成的“铁三角”,正在重塑家居产业的生态系统,其核心是通过专业协同激活共生价值。 

        政府角色正从管理者进化为“生态架构师”。南康构建的“智库铁三角”机制颇具示范意义:以政府为枢纽,联动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与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在战略规划、技术突破、资源导入、标准制定四大领域协同攻坚。在互联网支撑下,南康家具产业云图实时整合全球木材价格数据、港口物流信息、终端销售趋势,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在深圳、米兰设立的创新哨点,能在48小时内将最新设计趋势转化为本地化生产方案。这些智慧基建使内陆城市能与全球产业高地同步创新,2023年南康实木家具出口额同比增长47%,印证了生态开放的价值。

        从生态构建的多样性角度看,郧阳区“一谷四芯”的构想具有探讨价值:以“华中数字化智能家居产业硅谷”为核心,打造智能制造5.0芯核(预留适老化家居柔性生产线空间)、前沿技术创新芯核(可探索与华为方舟壹号试验室合作攻关适老传感技术)、品牌生态汇聚芯核(培育“生命郧阳·适老家居”子品牌)、人才育成芯核(与高校共建智能家居学院)。同时可探讨在丹江口库区周边建设“智慧旅居示范区”,将智能民宿与康养医疗结合,形成“产品+场景+服务”的闭环。这种构想若能落地,需避免盲目追求规模,而应聚焦“生命文化+智能适老”的细分赛道,通过专业运营形成不可替代性。

        企业的生态融入呈现“三轴驱动”特征。制造端,佛山陶瓷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将订单响应速度提升70%:某企业的柔性生产线可同时处理120种定制规格,通过智能排产使设备利用率从65%提高至92%,借助全国物流网络实现48小时送达;设计端,VR技术使客户参与度提升300%,杭州某定制企业通过“元宇宙展厅”,让客户在虚拟空间实时修改家具尺寸、材质,方案确认周期从15天缩短至2天;渠道端,直播电商与体验店融合重构“人货场”,顾家家居通过“主播+设计师”的直播模式,使客单价从8000元提升至2.3万元,到店转化率提高4倍。这些变革背后,无不闪现专业服务机构的赋能身影——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商提供数字化转型路径,设计咨询公司导入用户体验思维,MCN机构培训家居主播的专业话术。

         后发地区的弯道超车更依赖生态思维。某中部城市聚焦智能睡眠赛道,在智库指导下实施“三引三育”策略:引进慕思等3家头部企业形成核心引领,引进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20余家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引进睡眠研究机构建立技术支撑;培育本地木工企业转型智能床架生产,培育家具卖场转型健康睡眠体验中心,培育职业院校开设智能家居专业。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企业可实时获取北上广深的消费需求数据;依托武汉、郑州等枢纽城市的物流网络,产品可快速运往全国。这种“高起点规划+集群化运营+生态赋能”的模式,使该区域智能睡眠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印证了后发者完全可以绕过传统路径,直接切入高价值环节。

 四、未来图景:智慧雨林决定终局,专业主义铸就高地

        在互联网与交通革命的推动下,中国家居产业版图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东莞的教训与南康、佛山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当低端制造模式彻底失效,唯有以专业智慧为根基,构建“智慧雨林生态”——既有提供基础支撑的“土壤层”(物流、能源、数字基建),也有承担创新突破的“乔木层”(头部企业、科研机构),还有丰富生态多样性的“灌木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才能在产业洗牌中占据主动。(来源: 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官微)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文字、字体、视频等来自互联网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线留言

留下您的电话或邮箱,我们将在24小时内联系您

提交留言
搜索历史清除全部记录
最多显示8条历史搜索记录噢~
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