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国家卫健委课题《医院建筑改造标准研究》武汉调研会”召开
2024年4月,为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公开征集2024年度卫生健康标准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医院专委会联合相关单位申报了《医院建筑改造标准研究》项目。2024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司批准由绿色医院专委会课题组承担《医院建筑改造标准研究》项目,并列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司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度标准前期研究项目的通知”的标准前期研究项目目录。2025年3月29日,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医院专委会(“绿色医院专委会”)组织的“国家卫健委课题《医院建筑改造标准研究》武汉调研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协和医院”)召开。会议汇聚了来自医院、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高校、设计院及企业的40余位专家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医院建筑改造中的安全保障、功能升级、绿色低碳及环境提升四大核心议题展开研讨,为构建科学、实用的医院建筑改造标准体系建言献策。会议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医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朱滨主持。
领导致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季湘年在致辞中首先对绿色医院专委会的信任表示感谢,他强调,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开展医院建筑改造标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指出,新时代医院建设需要统筹考虑建筑设施、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等相关要素,尤其要重视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他期待与会专家能够深入交流,共同推动医院建筑品质的全面提升。绿色医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朱滨提到,本次武汉调研会是《医院建筑改造标准研究》课题继北京启动会(点击左侧蓝色字体查看具体内容)后的第二次专题研讨会,将重点围绕医院建筑安全保障方面的改造展开探讨,包含消防安全、结构安全、院感防控、安全防护、韧性防灾、设备安全与生物安全等相关议题,并对医院安全保障方面的改造进行实地调研。会议邀请了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10余家医院医疗机构及清华大学等事业单位与科研院所单位的专家学者。选择武汉作为会议调研地点,是基于其在疫情防控中的丰富实践经验。他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会,能够全面收集医院建筑改造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广泛听取各方对标准编制的意见建议,为后续制定科学、实用的行业标准奠定坚实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处长易晖在发言中表示,武汉协和医院对承办此次重要调研会深感荣幸,并向与会专家致以热烈欢迎。他指出,作为拥有159年历史的百年老院,协和医院建筑群横跨19世纪60年代至2020年不同时期,新旧建筑标准与理念的差异给改造工作带来诸多挑战。易晖高度肯定《医院建筑改造标准研究》课题的价值,认为其成果将有效解决医院改造中的标准统一难题。武汉协和医院愿分享病房改造实践经验,期待与专家深入交流,共同推动课题取得实质性进展。清华大学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刘荔指出,武汉抗疫经验表明,改造需兼顾功能升级与防疫需求。其团队参与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医院通风标准在实践中暴露出高成本问题,如雷神山医院运行费用达常规三倍,提示需要平衡通风效果与经济性。刘教授强调,医院建筑改造应从医疗需求导向到医疗流程结果为导向转变,将临床需求反映到建筑空间。改造标准还应纳入消防、抗震等韧性需求,并建议整合抗疫实践经验,制定既确保安全又切实可行的方案。
演讲环节绿色医院专委会技术服务部副主任陈嘉然系统介绍了《医院建筑改造标准研究》课题的整体框架和研究价值。该课题基于当前医院建筑改造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国内外标准,研究改造关键问题,旨在建立科学规范的医院建筑改造标准体系。课题组已制定专业分工和调研计划,成果将用于行业标准制定。会议特别邀请与会专家参与问卷调研,所收集的优秀改造案例和先进技术产品将择优收录至绿色医院专委会案例及产品资源库,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浮钰琪系统介绍了《医疗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指出,当前医疗建筑改造面临安全保障(如院感防控、消防、生物安全)与普适性(如能源效率)的平衡难题,医疗建筑改造需平衡安全性能与成本。世界卫生组织(WFO)发布的《医院内自然通风控制传染疾病指南》中对自然通风下隔离病房人均新风量不小于160升/秒的要求在疫情中暴露出高能耗问题。研究建议:1)加强多灾害韧性设计(抗震、应急电源);2)优化通风系统性价比;3)推动多功能病房等关键技术应用。未来需建立兼顾安全、经济和应急能力的新标准,这需要跨学科合作,整合实践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标准化方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科长程鹏介绍了武汉协和医院改造经验,涵盖了项目背景、设计优化、改造内容、项目进展及预期效果。针对设施老旧、安全隐患等问题,改造内容包括无障碍设施、结构加固、外立面改造、通风与空调系统升级等,注重节能环保与人性化设计。通过材质升级、照明优化、安全设施增设等,显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医院服务质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后勤保障部部长黄小康从政策背景、申报原则和改造方案三方面分享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实践经验。医院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安全为底线、以医疗流程为导向,统筹考虑、适度超前、绿色环保"的原则,实施了建筑功能重组、信息化升级和配套设施改造三位一体的方案。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内科大楼床位、加装电梯,重组门诊楼学科集群,建设智慧医院平台,改造雨污分流系统及升级智慧消防安防系统。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温永坚表示,医院建筑改造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统筹功能优化、施工组织和规范适配。实践案例显示,改造大致分为三类:功能转换类侧重平面优化和管线更新;病房优化类着重改善住院环境;局部调整类主要解决特定功能需求。改造所面临三大挑战:运营与施工的协调、新旧规范差异的平衡、技术复杂性的应对。成功经验表明,需建立多方协作机制,采取分阶段实施方案,在确保医疗秩序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设计实现医疗功能与建筑效能的双重提升。
与会专家深入研讨了医院建筑改造中的痛点与难点,指出当前亟需建立专门的改造标准体系,重点解决三大核心矛盾:新旧规范衔接问题、改造需求与资金限制的矛盾,以及医疗功能需求与现行建筑规范的适配性问题。专家强调,现有标准难以适用于改造项目,尤其是老旧建筑在消防、抗震等规范要求上的冲突尤为突出,建议推行分级改造标准,避免"一刀切"。针对改造期间的医院运营保障,专家提出可引入装配式等快速建造技术,并建立涵盖风险评估、实施管控和效果评价的全流程标准体系。特别强调应立足医疗特殊性:优先保障生命支持系统安全,基于设备实际运行数据制定能效方案,同时对等高频改造区域推行模块化设计,以全面提升改造效率。
会议期间,专家组实地考察了武汉协和医院内科楼改造项目。该项目通过结构加固、病房改造、适老化设计、暖通系统升级等措施,在保障医疗功能的同时,显著改善了建筑安全性和能效水平,为同类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本次调研会的成功举办,为医院建筑改造标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和专业建议。通过与会专家的深入交流,会议明确了医院建筑改造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与重点,为推动医院建筑改造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课题组将梳理这些建议,重点推进安全保障、分级改造等核心相关内容的研究编制工作,并加强跨部门协调,确保标准的可实施性,为医院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德阳市人民医院,清华大学,中建国际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菲兰爱尔空气质量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柏清普惠科技有限公司等课题组成员单位专家参与了会议。
下一步,专委会将深入开展功能升级、绿色低碳、环境提升三个方面,组织课题参与单位赴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深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作。(来源于:《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医院专委会》)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文字、字体、视频等来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联系删除。)